close

佛說法,有四種言外之意,叫做意趣

一、平等:佛說他過去曾為某某佛,其實並不是說他的前身是某某佛,而是因為佛佛本質上平等,因此可以說A=B,但A是A,B是B

二、別時:例如「只要發願往生就必定生極樂世界」,若A則B,並不是A馬上可以變成B,而是A持續一段時間,才會變成B,要有一段時間,所以叫「別時」

三、別義:例如「要事奉恒河沙佛,才能了解大乘之義」,並不是說大乘很難,難到沒辦法理解,事實上理解可以很快,但言外之義是說,你知道,但你做不到,要「證入」大乘,要經過很長的時間。

四、補特伽羅:隨眾生心而說法,對吝嗇的人就說佈施的功德,等到這個人已經除去慳吝心之後,為了使他向上提昇,又講布施的缺失,應機說法,無有定法可言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佛教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lence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